德水观澜 | 深挖“文化富矿”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赵臣光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则乡村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乡村有着大量的传统建筑、农业遗迹、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这些都是隐匿在乡村的“文化富矿”。深挖“文化富矿”,在盘活用好上做文章,把乡村的多彩魅力和独特风情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才能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能。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令人向往的农村,一定是坚定文化自信、留住美丽乡愁的农村。随着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出圈”,激发了人们探索、感受乡村文化热情的同时,也提醒我们,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要注重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德州各地充分挖掘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中蕴含的互通共享的价值要素,讲好二者结合的故事,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锣鼓喧天的群众性小戏小剧演出现场,“草根”演员本色出演,唱响乡土情怀;熙熙攘攘的“黄河大集”上,乡亲们携幼伴老,赶出热闹欢腾;温情满满的乡村“孝老宴”,子女陪伴老人共享美食,品味烟火家常;紧张有序的非遗工坊里,非遗传承人带领农民进行手工艺品创作,拓宽“指尖经济”创收路。

新与旧的结合,只要恰当,一切都是美好的。不忘本来保护传承,才能面向未来创新发展。为了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德州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唤醒乡村文化意识、提振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泥土的芬芳”延续下去。德州杂技就是乡村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范例。德州杂技起源于乡村,在发展传承中不断注入时代元素。德州市杂技团原创大型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以深受当下青年人追捧的“国潮”为主线,以极具特色的“中国符号”作为引发观众共鸣的直接表达方式,呈现出盛世欢歌场景和运河文化特色,并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为了让城乡居民共享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广大农民应当也必须是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德州坚持农民唱主角,吸引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培育农民文艺团队,让乡村文化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显身手,从根本上确保乡村文化振兴的可持续性。比如,宁津县张大庄镇双碓村文艺队队长、农村微电影制片人段书荣,从2015年至今,和她的文艺队农忙时扛锄头、农闲时搞文艺,拍摄了8部农村移风易俗题材微电影,策划举办了9届双碓村“村晚”,用最自然朴实的方式演绎农村百姓故事、讴歌幸福生活,也让更多人感受乡村文化魅力,凝聚乡村振兴奋进力量。

(作者单位:宁津县顺旭嘉物流有限公司)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