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绿色路”擦亮生态牌
——扎实推进“两河牵手”工程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深入实施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创新之举,既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又是一篇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文章。工程的深入实施,必将进一步擦亮生态名片,助力德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生态发展大文章。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实施“两河牵手”工程的重大战略意义,凝聚共识,加大措施,尽快建成一批生态环境、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首先,要实现黄河、大运河在空间上的连通、物理上的“牵手”,把总长度130公里、串联5县18镇的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路网工程建设好维护好。其次,要实现运河文化、黄河文化融通,以文为脉,以水润城,绘就一幅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态画卷。尤其是要做深做实做活水文章,以黄河、大运河为主轴,在全域范围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用水系把两条大河连通起来,建设四通八达的现代水网,让每条干流成为水经济、水生态、水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带。
算好生态账,走好生态路。当前“两河牵手”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齐河县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加紧建设,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禹城市大禹文化产业园等一大批文旅融合项目正在稳步提升;位于德城区的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漕仓遗址、九龙湾文旅融合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紧锣密鼓。这些项目依托原有基础,走低耗、低排放的低碳建设之路,“含绿量”不断提升。以项目为依托,我们还要把“两河牵手”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起来,全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经济。
水是生态之基,德州因黄河生、因运河兴、因文化而厚重。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融合了生生不息的黄河、大运河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支撑。我们要珍惜、运用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水、路、林、文、景”,打造造福群众的幸福廊道、乡村旅游的风情廊道、生态文明的绿色廊道、乡村振兴的示范廊道、体育休闲的运动廊道,擦亮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