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用好特色产业 培育更多“单打冠军”


王萌

德州是农业大市,如何借产业实现富民强村,考验着当地推动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各县市区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余个。以调味品生产加工闻名的乐陵市杨安镇、在辣椒种植上具有显著优势的武城县李家户镇、蟋蟀品种闻名遐迩的宁津县杜集镇等,都形成了各自特色产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要深入挖掘用好特色资源,发展独有的特色产业,培育更多“单打冠军”。

发展特色产业应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既要立足特色资源,又要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平原县德原街道因地制宜错季种植羊肚菌,平均收益达4万元/亩。一座座大棚在村里拔地而起,种植基地初具规模,蔬菜大棚成了老百姓的致富棚。要实现从特色产品到特色产业的升级,还需善于延伸特色产业的发展链条。禹城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大豆种植,实现了从育种、种植、基础加工,至生产高端蛋白粉、素肉、大豆肽饮料的转变,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特色产业由“小而美”向“大而强”跃升。各县市区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只有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才能把特色资源转化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宁津县依托5G新农具即可完成从土地旋耕、播种到最后收获的全部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平原县通过直播带货模式将当地“玉露香梨”向全国推介,贯通了乡村生产者与城市消费者之间的渠道,“农业+科技”格局不断完善。当下,各地要用足用好德州山水林田湖地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红枣、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壮大休闲度假、保健康养、光伏能源等特色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使特色产业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要坚持人才至上、创新实干。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一支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人才队伍,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德州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开展《德州市“一村一能人”行动计划》,着力打响德州“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引导农村青年投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鲁青基准贷”“鲁青农担贷”“乡村好青年贷”金融贷款项目实施,不断完善财政、用地、用电、科技、信息、人才、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政策,进一步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禹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