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焕发千年大运河的德州精彩


黄晓龙

4月27日至28日,2024德州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德城区举行,大会以“大德之州·又见运河”为主题,一项项彰显运河元素的活动相继举行,让千年大运河德州段绽放出时代光彩。

德州,因运河而兴盛,素有“九达天衢 、神京门户”的美誉。2022年2月,市委十六次全会上提出“打造千年运河古貌原真城市、让‘大德之州·好运之河’成为城市新名片”的目标后,《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城区段城市更新规划》《重要节点详细设计》先后完成,《大运河(德州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生态廊道项目方案设计》加速落地,按照“一廊六片”大运河文化景观带保护利用思路,节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尤其在此次大会举行前夕,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主体完工,装点一新的运河古街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彰显了大运河德州段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保护为先。没有保护,开发利用也就失去了根基。作为大运河线性活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德州深谙保护的重要性,无论是坚持只留遗产不留遗憾、运河沿岸留白万亩“不开发区”,并斥资30多亿元修复两岸生态的举措,还是组建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全面启动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工作,抑或是举办以“原真古貌·创新传承”为主题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都彰显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大运河的决心和行动,也让德州南运河段45公里的“九龙十八弯”成为目前古运河风貌维持最好的一段,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奠定了基础。

利用为基。在保护原真古貌基础上,德州打造“一廊六片”文化景观带,集中展示漕仓遗址、古村聚落、运河水街、工业遗存等历史文化景观,全面构建“水上行、岸上游”沉浸式体验场景。同时,作为黄河、大运河汇聚的城市,德州重点实施总投资1034亿元的“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实施黄河和大运河两河水系连通、两河连通景观廊道、黄河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等十大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两河牵手”宏伟景观。德州用实际行动说明,保护和利用不是对立的,把两者关系处理好,能起到相互转化和促进的作用。运河沿岸各地,应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的同时,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景观,实现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良性互动。

传承为本。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体系正式出台,大运河及其灿烂文化不仅留存于博物馆、历史遗迹、人们的回忆中,更鲜亮地活在当下,带动城市的活力与复兴。大运河德州段沿线分布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79处,各级非遗949项,A级旅游景区15家,德州扒鸡、德州黑陶、红绿彩等“运河手造”产品名扬天下,这些构成了德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健全完善《德州市文物保护条例》等规章制度,完成世界文化遗产南运河德州段保护规划;深入挖掘运河传统工艺、曲艺、民俗等非遗项目;大力推动国家级、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各级非遗传承人培训……围绕大运河文化传承,德州可谓下足功夫,实现了运河文化的传承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大运河文化传承上存在方式方法单一、创新度不高等短板。这既需要各地立足实际,推动大运河影视剧、文学、戏曲艺术等形式与旅游融合,也需要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文艺创作的积极性,让大运河文化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大运河是德州的一张名片,展示着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做好保护、利用与传承三篇文章,是焕发大运河德州段生机活力的应有之义。相信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大运河德州段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