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强
5月是全国第4个“民法典宣传月”,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2024年“民法典宣传月”工作方案》,重点加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创新普法宣传新形式,让法律知识从“纸间”流向“心间”。普法工作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干巴巴念法律条文,印刷冰冷的文字,很难引起兴趣。普法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群众喜闻乐见,普法宣传才能更加入脑入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普法宣传可以采用SVG交互、H5等新媒体技术,运用3D动画、微短剧等形式,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服务更多群众。例如,德州长河街道尚德社区联合市科技局开展的普法主题宣讲活动,宣讲员从民法典中人格尊严、生命健康、婚姻家庭、财产安全等人们关注最多的方面出发,将“法言法语”转换成“乡音土话”,有针对性地开出普法“处方”,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思维习惯,推动法治学习从“纸间”到“指尖”再到“心间”的转变。
打造普法宣传新阵地,让法律知识从“知法”走向“执法”。民法典宣传重点在执法,首先要让群众知法,这就需要营造体验式、沉浸式的宣传环境,推动普法工作人人参与、普法成果全民共享。一方面,要推动“法”“理”交融,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主阵地作用,运用议事会、理事会、听证会等平台,开展群众法治交流活动,将基层治理“软约束”变为普法宣传“硬抓手”。另一方面,要推动“法”“景”相融,大力营造沉浸式的宣传环境,以因地制宜、资源共享为原则,主动将法治元素融入城市美化新思路,营造“园、廊、亭、墙、栏、堂、角”无处不在的学法氛围,让“有形”阵地发挥“无形”作用,真正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在乡村(社区)培养“法律明白人”,及时排查微风险、化解微矛盾,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互联网时代,普法宣传要有新意、有干货、接地气,不仅要创新形式,还要注重及时更新普法内容,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频共振。
突出普法宣传新重点,让法律知识从“使用”走向“实用”。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培训,开展“送‘典’进企业 护航新发展”“法治护航特色专业镇”“千所进万企”等活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巾帼普法乡村行、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提升等活动。通过深入持久的法治宣传,真正把普法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基层依法治理,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将普法宣传与网络热梗巧妙糅合在一起,聚焦群众“注意点”“兴趣点”,用网言网语讲述法律故事,让云端普法接地气。
普法道路任重而道远,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切实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法律的种子潜移默化地种在每一个人心中。
(作者单位:临邑县民政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