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路
近年来,山东博物馆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盘活馆藏资源,创新展览形式,丰富展示内容,精心打造一系列精品主题展览和特色研学活动。“五一”假期,累计接待全国游客10.8万人次,满足了市民游客对古迹遗迹和博物馆日益高涨的游览需求。
发挥优势,让“老文物”塑造今日故事。山东是文化大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诸子百家的摇篮。山东省文物局发挥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整合盘活全省馆藏文物资源,旨在打破博物馆地域和级别的限制,通过巡展、借展、联展等多种方式,实现全省馆藏文物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山东博物馆联合省内52家博物馆,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文物400余件,这些文物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时期,完整地呈现出山东古代文明绵延不断的发展脉络。“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聚集50余家文博单位465件(套)精品文物,向世界展示山东作为“东方文明”的起源地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魅力,让游客领略文化圣地的风骨与风范。
创新形式,让“老物件”插上科技翅膀。只有不断丰富游览场景,才能让游客邂逅优质文化资源。山东博物馆不断提高展陈的科学和艺术水准,展陈设计与时俱进,赋予展览以全新的美学语言与科技质感。以“文明发展的可视化”和“展览设计的当代性表达”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展示利用。从史前展厅的互动飞屏,到商周展厅“动”起来的乐舞俑,再到宋元明清展厅的5D看运河,数字媒体让文物鲜活可触,多感交织的沉浸式观展空间,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火起来,使传统文化焕发源源不断生命力。
把握趋势,让“老历史”增加全新体验。聚焦游客需求和消费习惯,谋划特色主题展览,广泛运用先进数字技术,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文物精彩绽放。山东博物馆策划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博物馆研学活动,打造沉浸式的观众观展体验场景,不断探索实践博物馆研学新路径,擦亮“山博研学”品牌,讲好“齐鲁文物”故事,为观众研学博物馆开辟求知之路。既有“山东龙——穿越白垩纪”“晶·彩——探寻神奇的矿物世界”的专题展览,又有画拓印、剪窗花、泥塑制作等博物馆年俗系列活动,丰富具有浓郁山东特色的文创产品,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博物馆场景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不同年龄群体游客大呼过瘾。
(作者单位:禹城市大禹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刘潇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