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非遗“活”起来 文旅更“出彩”


□王萌

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丰厚,拥有各级非遗代表名录949项。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旅游为非遗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遗的生机和活力。

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创新拓展文旅融合途径。非遗并非一成不变,它是随着人类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创造的。创新的文旅融合方式不仅为非遗活态传承增添了内生动力,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更强活力。德州以文旅融合的方式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大型情景剧《大刀传奇》《运河流芳》,以杂技演绎的方式展现大运河文化底蕴;依托董子文化街,打造“德州手造”特色街区,建立德州窑红绿彩等非遗手工体验中心,游客零距离体验非遗与现代手造的碰撞。通过一系列创新融合举措,德州将美食、展览、文创、民俗、研学等元素融入非遗旅游之中,成功地传播了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故事,有效塑造了地方文化标识,实现了“1+1>2”的良好效果。

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还需找准文旅融合发展契合点。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非遗涵盖了众多门类,让更多非遗成果丰富文旅体验,就需要在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积极打造与市场需求相适配的非遗旅游产品。德州借助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展销平台等,让游客感受当地民风民俗,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如将传统扎染、黑陶、剪纸、虎头鞋等非遗文创产品,通过“文化遗产日”、文博会、非博会等节庆和展会平台集中展示和推介;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手缝针、山花剪纸、黑陶等57项非遗文创产品;将跑驴、牛斗虎、打铁花等非遗表演以及习俗活动不断融入节庆旅游服务场景……提升了德州非遗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也让非遗文化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非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一场相互促进的双向奔赴,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成就。我们要大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让旅游更有“诗意”,让非遗走向“远方”。

(作者单位:禹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