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丨特色产业挑大梁 乡村振兴底气足


杨利雪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并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作出部署。山东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从农村自身发展来看,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符合农村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抓特色,乡村产业振兴要敢于彰显农村“气息”。“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产业聚财,特色兴业。所谓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它既体现为淳朴的乡音民调、独特的资源禀赋,也体现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群众提升生产生活水平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找到发展特色产业的“命脉”,才有了德州扒鸡、夏津宋楼火烧、乐陵小枣等。将资金、资源用在该“使力”的点上,做好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能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把乡村振兴“一盘棋”下活。

促融合,乡村产业振兴要巧于焕发地方“生机”。产业融合,聚焦一个“融”字,促进农旅融合,挖掘绿色经济资源;实施村景融合,推动全域面貌提升;引导三产融合,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探索人文融合,铸造乡村振兴之魂。德州正是抓住产业融合发展这个“牛鼻子”,打造“夏津古桑文化产业”,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通过生态旅游资源、市场需求、政策供给等多个维度做好融合文章,形成自己的特色,培育独特的农业优势,加快构建“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调布局,乡村产业振兴要精于融入时代“朝气”。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现阶段要致富,还是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大农业”,还要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增多、增速放缓,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执着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对手中的锄头放不下,对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舍不得,对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突不破。要想让农业成为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就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势而为、因时而变,审时度势,抢占先机,让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吹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眼下,山东乡村振兴的幼苗日益茁壮,农村产业改革发展之路正走得行稳致远。只有吹响特色产业这声“号”,唱好结构布局这首“曲”,定能弹好产业融合这根“弦”,迈好乡村振兴的每一步。

(作者单位:夏津县宋楼镇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刘潇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