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必须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育、使用和激励机制,将创新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才向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集聚。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当前工业发展正处于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需求,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的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创新型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引才政策,注重拔尖型、创新型、高端型、实用型人才引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势赋能。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方法,完善科研平台育才、重大项目育才等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揭榜挂帅、项目合作、顾问指导、结对帮扶等灵活多样的用才方式,完善研发孵化、产业协作机制,将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创新要素充分集聚、有效利用、顺畅转化。
坚持以改革为重点,构建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体系。对于各类创新型人才,必须想方设法予以激活,充分发挥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作用。要聚焦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敢于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鼓励企业自主探索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前沿领域人才评价机制,赋予用人单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要推动薪酬分配向承担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员倾斜,探索股权分红、期权激励等方式支持人才自主创业,不断激发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活力,实现创新与创业“互相成就”,人才与事业“双向奔赴”。
坚持以转化为目标,彻底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成果通道。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要搭建高水平产业链创新平台,大力实施重点产业链“人才链长”制度,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联动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上的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要搭建高能级政校企协作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策源地”作用,大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精准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专业+产业”“培养+就业”“科研+生产”等全方位融合,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良性循环,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作者为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刘潇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