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未成年人“防沉迷”,疏堵结合是关键


□车横

随着中央网信办发起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展开,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

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95%以上,玩手机游戏、刷短视频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这些看似无害的娱乐方式,实则暗藏风险。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形成依赖。

对此,社会各界虽已采取诸多措施,如升级防沉迷系统、制定法律法规等,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未成年人与系统“捉迷藏”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未成年人模式近乎“牛栏关猫”,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或政策监管的“堵”并非长久之计,疏堵结合才是破解难题的关键。堵,意味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细化执行标准,对违规平台施以重拳;疏,则是要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互联网,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工具而非消遣的玩具。两者并举,方能标本兼治。

提升网络素养,让城乡儿童共享网络红利,是当务之急。开发适宜的网络应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在娱乐中成长,逐步培养他们对互联网的正确认知。学校应承担起教育责任,尤其是农村地区,需加强网络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网络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未成年人模式的普及和完善,无疑是重点环节。被家长寄予厚望的未成年人模式,不应是形同虚设的“虚假模式”,而应成为内容丰富、监管严格的“安全港湾”。这需要技术的支持,也需要内容创作者的参与,共同打造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内容池,让孩子们在其中既能找到乐趣,又能学到知识。

此外,也应看到,网络之外的世界同样精彩。体育锻炼、艺术教育、劳动实践,这些都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个体所必需的。通过五育融合,培养孩子们多元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够减少他们沉迷网络的时间,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未成年人“防沉迷”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久久为功,才能更好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

(作者系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