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因地蓄能,让新质生产力落地生金


□广兆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无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其影响深远且广泛。它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扛牢责任,因地蓄能,让新质生产力真正落地生金。

以“新”提“质”。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德州在这方面积极作为,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支持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措施》,并制定23项配套实施细则,精心打造“1+1+N”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用创新助力质量提升,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各级各部门应该抢抓机遇,用好这些政策,向“新”求“质”,以实际行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以“质”催“新”。在新质生产力语境下,质量不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单一属性,而是涵盖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的跃升等。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对科研创新持续耕耘与投入,提高工具应用的安全性,将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到产业维度,使其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继续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推动企业增强自身产业在各产业链上的供给和配套能力。同时,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质”变“新”生。我们要不断结合自身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瞄准一批重点新兴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创新,集中力量打造新兴产业集群;不断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高地,以务实举措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新产业塑造新质生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我们要坚持以“新”提“质”、以“质”催“新”,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注入强劲动力、开辟广阔前景。

(作者单位:中共齐河县委党史研究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