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聚移风易俗之力 铸乡村振兴之魂


□魏旭

《礼记》云:“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德州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从政策到引导、从制度到约束,多措并举、创新形式,将移风易俗融入百姓生活。

移风易俗要率先带头、典型带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怎么做,能否以身作则、带头落实,对于培育、引领淳朴的民风、和谐的乡风,具有极其重要的标杆作用。陵城区于集乡严格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度,党员干部主动带头打破旧俗、告别陋习。党员干部带头不大操大办、不请客送礼,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以身边人的宣传感召,以身边事的正面引导,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要对症下药、疏堵结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每个村、每一户都有自己的“看点”。所以,怎么移、如何易,要多考虑人们的意愿与实际情况。简言之,就是要抓住群众这个“关键点”,方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临邑县着力推动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各村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红白喜事标准,以人性化的模式推动制度规范落地实施,做到标本兼治。只有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文化传统,通过创新激励措施,完善奖励机制,让群众明白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才能让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移风易俗要植根于心、长效引导。乡村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债。推进移风易俗,面上改的是不良的行为习惯,根上改的是价值观念。要采取群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推进,在潜移默化中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民心,让老百姓成为文明新风尚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德城区通过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戏曲等,引导群众树立婚事新办观念,将移风易俗宣传渗透到各个群体、各个环节,让移风易俗成为乡村文明新常态。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做好移风易俗改革后半篇文章,要以一以贯之、锲而不舍的魄力,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为乡村建设注入文明力量,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临邑县临南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