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侍奉8位老人60多年,齐河李兆友是孝的典范!


二两陈皮

近日,“德州24小时”报道,齐河县仁里集镇东张村77岁的李兆友,连续60多年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岳父岳母、姨父姨母及大哥大嫂。8位老人中有7位都以七八十岁的高寿离世,102岁的姨母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依然健康、精神,看上去仿佛只有八十多岁。

李兆友值得我们点一个大大的赞!照顾过老人的都知道,孝顺最难得的是长时间陪伴。在物质丰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许多人对“孝”字的理解愈发模糊,片面地认为物质满足就是“孝”。然而,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李兆友对8位亲人的照顾,更多地体现在真心、耐心、爱心。每位老人生病,他都亲自伺候喂水喂饭、洗澡按摩、端屎端尿;吃鱼的时候,他会用筷子逐一挑出鱼刺;每天无论多忙,都要陪老人遛弯、聊天。他的“孝”不仅仅是对老人身体的照顾,更是心灵的陪伴。

“你们养我小,我养你们老”。这句朴实的话,是李兆友对几位亲人的承诺,更是他对整个家庭责任的担当。在越来越强调个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很多人正慢慢丢失本应承担的家庭责任,家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显得尤为珍贵。照顾8位亲人,对李兆友来说,辛苦显而易见。有邻居劝他,自己的父母、岳父母有赡养义务,姨母姨父、大哥大嫂没义务养。但李兆友只有一句话:“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他用行动诠释了“家人”的真谛。

在李兆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韧和执着。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用爱和责任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为了照顾老人,他几十年没出过远门、没外出打工,只有种地的微薄收入;姨母想吃挂面,家里没有,他挨家挨户去借;做完饭先伺候老人吃,时间来不及,自己揣上馒头和大葱就下地干活了。在李兆友身上,孝道不仅是传统美德的延续,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和尊重。

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人逐渐远离了“孝”的传统,李兆友的事迹犹如一缕清风,是对每一个人心灵的召唤。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观与价值观,让关爱与温暖充满自己的家庭。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