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做好向“精”而行的土特产文章


□闫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近年来,从“醉美乐陵,枣赢未来”到“味都杨安,飘香世界”再到“希森马铃薯,太空旅行”,乐陵市始终立足本地特色,做好向“精”而行的 “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念好“土”字诀,培“土”生金。一把钥匙开一扇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调味品集散地,杨安镇创新实践“政府引导、国企注资、龙头企业入股、行业协会运营”发展模式,驶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让“乐陵味道”飘香世界。黄夹镇则深耕马铃薯特色产业,将小土豆做成大产业,从新品种杂交选育,到微型薯培育,再到种薯大田生产,黄夹镇成为集育种种植、文化旅游、健康疗养、贸易产业、养老产业于一体的休闲、康养、度假、旅游基地的山东省首个马铃薯特色小镇。正是各乡镇立足本土,因地制宜挖掘和利用特色乡土资源,才擘画出乐陵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

打好“特”字牌,助“特”成品。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活力。近年来,金丝小枣一直坚持做特做优,叫响品牌效应,注册了“乐陵小枣”商标,并获评“好品山东”,枣博会的举办更是提高了乐陵小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他乡镇也在探索“一村一品”的新路径,比如花园镇的豆腐皮加工,郑店镇的牛奶草莓采摘,以及黄夹镇的特色种植养殖等,都是打造特色产业新IP的写照。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正是各乡镇打破传统产业发展思维,突出地域特点,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量体裁衣”打造“独一份”的高质量产品,才推动乐龄乡村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奏好“产”字曲,扩“产”延链。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现在,发展乡村产业,不像过去就是种几亩地、养几头猪,建成产业、延长产链、形成集群,才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作为金丝小枣主产地的朱集镇不断探索,实现了多业态的联动发展。一方面,延长产业链,一颗颗小枣被加工成枣汁、枣花茶、枣花蜜等枣制品,实现集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小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以千年枣林风景区为核心的生态游、以冀鲁边革命纪念园为核心的红色游和以影视城为核心的影视游,增强了文旅产业的融合,擦亮了乐陵文旅的新名片。我们要继续加强“有形之手”引导支持力度,促成产学研、上下游紧密合作,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书写更多“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故事。

(作者单位:乐陵市农业农村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