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旅出圈,德州如何发力?
□王立新
德州历史悠久,但文物古迹遗存较少;德州肥田沃野,但缺少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因此,在二十多年前,有人调侃德州有“三大旅游景点”:一座山(假山)、一个湖(新湖)、一座坟(苏禄王墓),作为德州人很显尴尬。可以说,长期以来,在德州人的印象中,所谓旅游,就是去外地旅游,根本谈不上什么旅游产业。
我们看到,十几年来,德州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成为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抓手。以建设和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牵引,各县市区相继建设了齐河泉城欧乐堡、博物馆群、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乐陵影视城、马拉松赛道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旅游产业已初具雏形。但不得不承认,与先进旅游城市相比,德州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全市统筹不够,各县市区各自为战,有些项目同质化;旅游策划不够,旅游景点比较散,没有形成合理的旅游线路;对外宣传推介不够,“德州旅游”的牌子没有叫响;接待能力不够,尤其是各县市三星及以上宾馆太少(包括中心城区在内全市仅8家)。德州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应以迎接和承办山东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解决。
一是加强全市统筹规划。组织力量精心编制好德州市旅游业“十五五”发展规划,不要只把各县市区的项目汇到一起做成一个“拼盘”,要聘请高端专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德州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定位、项目布局、重大事项。
二是树立全域旅游理念。这就要充分发挥好市级有关部门的牵头协调和统筹带动作用,真正搞好旅游策划,把各县市区的文旅景点有机地串起来,分别设计出德州“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科学合理的方案,让外地游客既能来得了,又能玩得好。
三是搞好域外协同发展。德州应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优势,在旅游业发展上积极融入京津冀和省会城市经济圈,与京津冀尤其是相邻沧州衡水和济南聊城等地加强协同,在旅游线路策划方面,搞好协作配合,实现共同发展。
四是打响德州文旅品牌。加强文体旅融合发展,以创建特色体育名城为契机,多形式举办体育赛事,寓体育于文旅发展之中,有效聚集人气;精心设计德州文旅宣传文案,舍得花钱在中央媒体、各省市卫视、新媒体做广告宣介,让全国各地民众更多了解德州,增强德州文旅吸引力;做好文旅服务,改善接待条件,加强行业管理。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凝心聚力、一以贯之抓实抓好,德州旅游业发展一定会实现新的更大的跃升。
(作者系德州市政协常委)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