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李建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土特产”一头连着乡村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助农增收。要想做好“土特产”文章就要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让“土特产”的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土特产”之“土”,基于在水一方,重在开发乡土资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深挖“土”资源,就要立足本土,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味”路线,深度挖掘文化传统、发掘价值内涵并将其延伸和提升,把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变为寄托群众乡土记忆的浓浓“乡愁”。在乐陵,“枣乡农民画”“黄夹馒头”“刘武官熏肉”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家喻户晓,便是让沾有泥土气、具有乡土味、不失土产品的“土特产”焕发新的生机。

“土特产”之“特”,在于自成一格,要在打造顶流IP。做好“土特产”文章,打好“特”字牌是关键一着。“特”是一个地方优势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农村产业发展就要找准优势,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才能脱颖而出、占领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比如,夏津县依托独特的古桑树群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文旅融合发展,小小的椹果变换30多种吃法,身价倍增,远销全国各地。

“土特产”之“产”,兴于产业融合,成在推进集群发展。“土特产”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产业化健康发展就要从“融”上发力、“链”上拓展、“产”上延伸,方能发挥乘数效应。各地都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唯有深挖特色文化,将农业、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让农村的“一产独秀”向“三产融合”发展,方能实现“农业+”和“+农业”。乐陵市杨安镇便是通过“二产带一产、二产促三产,以调味品三产融合带动四美乡村建设”的发展思路,通过建园区、强龙头、树品牌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培育起调味品企业280家,年产值达260亿元,将“小调料”做成了“大产业”,铸就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大产业格局。

“土特产”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传承地方文化等方面潜力巨大,各级各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发展“土特产”,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作者单位:乐陵市杨安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