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文艺下基层 精准才精彩


□胥爱珍

11月12日,德州市杂技团原创杂技剧《山水国潮》小剧场版文化惠民演出在乐陵举行,吸引了大批观众观看。这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演出,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更让人们感受到了文艺下基层的魅力和温度。

文艺下基层,简而言之,就是把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带到基层群众中去,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这不是简单的文艺活动,而是关乎民生、关乎文化传承的重要工程。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城市与乡村,让优秀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为什么要送文艺下基层?答案很简单。在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而基层群众由于地域、经济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接触到高质量的文艺作品。送演出下基层,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让文化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文艺下基层并不能停留在“下”上,关键还要奔着群众的需求去,精准对接他们的“口味”。这方面,德州市一直在努力。近年来,德州常态化开展送演出下基层工作,并积极创新,探索实施精品剧目进剧场活动。针对群众对精品剧目的渴望,将《山水国潮》《兵出渤海湾》等备受好评的剧目进行改编,以适合小剧场演出的形式呈现给基层观众。这种精准化的服务,无疑让文艺下基层更加贴近民心、顺应民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文艺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这意味着演出团队不仅要走进基层的剧场,更要走进群众的心里。只有用真挚的情感、精湛的技艺去感染观众,才能让每一场演出都成为一次心灵的交流。在乐陵市的演出中,观众们的掌声和久久不愿离开的身影,就是对演出团队最好的回馈,这种心与心的碰撞,让文艺下基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意义。

文艺下基层需要长久持续。当前,德州市文旅局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们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安排70余场演出,涵盖多部精品剧目和折子戏。这种持续性的文化供给,不仅让基层群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文化的种子更深地扎根、更快地生长。

文艺下基层,只有精准才能精彩。这种精准,体现在对群众需求的准确把握上,也体现在文化服务的持续性和长效性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文化之花在基层绽放,让文化的阳光洒满基层,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