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守好“齐鲁粮仓”,端牢“中国饭碗”


□车横

近日,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方案》提出,到2030年,山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200亿斤左右;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升单产水平,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国之大者”。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始终将粮食生产视为头等大事。从连续四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到如今明确提出产能再提升的新目标,山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责任与担当。

守好“齐鲁粮仓”,关键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确保粮食产能提升的基石。山东坚持耕地保护、良田粮用,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守住了耕地红线,更守住了粮食生产的生命线。山东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完善灌溉设施,为粮食增产提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粮食产能,主攻在单产。在耕地面积总体稳定的情况下,提升粮食产能主要靠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山东深谙此道,将提升单产作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核心任务。通过选育推广优良品种、系统集成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提升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等措施,正逐步将试验田、示范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特别是围绕“五良”融合——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山东打出了一套提升粮食单产的“组合拳”,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粮食生产潜力。

科技赋能,是山东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支撑。在种业振兴方面,山东加快推动政产学研优势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的突破性新品种。在农机装备方面,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提高推广应用覆盖率,让现代农业机械成为粮食生产的得力助手。山东加强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持续开展农技服务大行动,让科技之光照亮每一寸田野。

此外,山东还注重科学布局、绿色高效发展。根据各地生态条件、资源禀赋以及粮食生产基础,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及种植制度,推动绿色、轻简化生产。这不仅提升了粮食产能,更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齐鲁粮仓”稳,“中国饭碗”安。山东的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一次深刻思考和积极回应。同时,山东的粮食生产实践也将为全国乃至全球粮食生产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作者系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