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伟大建党精神赋能干部队伍建设
□朱爱霞 杨怀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蕴含着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能量核”,是不断开启新征程的“金钥匙”和“精神密码”,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精神“赋能”之源。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中体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力,淬炼干部队伍思想。心中有信仰,方能脚下有力量。干部思想淬炼是干部成长成熟的首要方面,是一个遵循“理论学习—理性自觉—主体觉悟— 坚定信仰”依次递进的思想信仰铸魂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因此,新时代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深刻理解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常学常新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强劲动力,为干部思想淬炼深度“赋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从中体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之力,加强干部队伍实践锻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知行合一的生动概括、开创伟业的必要保障。党员干部只有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因此,新时代干部要时刻检视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擦亮初心为民的底色,不改其心,不移其志。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践责于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将民生“愿景图”绘成幸福“实景图”,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温度,铸就干部实践锻炼的质量。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从中体悟“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意志之力,磨炼干部队伍意志。坚毅的意志品质,铸就干事创业的使命担当。从1921年至1949年的28年斗争中,有名可查的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党员就有370多万名。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37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共产党就是凭着这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气概,一次次战胜了看似不可战胜的困难,一次次实现了看似不可实现的奇迹。艰难困苦是锤炼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新时代干部要善于发扬斗争精神,主动走出“舒适区”,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直面矛盾不回避,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勇闯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从中体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之力,提升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忠诚淬炼钢铁队伍,担当锻造千钧铁肩。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没有被任何考困难和敌人打倒,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靠的是党不负人民、人民拥护党的血肉相连。新时代干部要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三个务必”,勇担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始终怀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自觉接受考验,严格经受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始终如一,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作者单位:临邑县委党校)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