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塑强“四新” 闯出招商新天地

塑强“四新” 闯出招商新天地

□霍元德 金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面对招商引资的新变化、新导向、新趋势,我们要秉持招商新理念、探索招商新模式、拓展招商新领域、塑强招商新优势,推动招商引资从“政策洼地”向“营商环境高地”转变,奋力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秉持招商新理念。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一方面,要善于借助龙头企业的影响力,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带动投资落地;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开展链式招商、以商招商,以此提升招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另一方面,政府需找准自身定位,重点在项目招引的前端与后端精准发力,统筹好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推动形成“政府抓两端、市场管中间”的招商格局。注重因地制宜。一方面,要深度挖掘我市的比较优势,并结合当下市场投资热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契合本地发展需求的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合理规划并拉长产业链条,致力于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与整体优势。坚持引育并重。一方面,围绕主导产业紧抓大项目招引,形成龙头带动作用,解决短期经济效益和指标要求。另一方面,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筛选培育后劲足、潜力大的优质中小项目,解决就业和未来发展问题。

探索招商新模式。强化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市产业链办公室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托“链主型”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善用大数据招商,注重与“天眼查”等信息平台合作,借助大数据强大的分析功能,着力强化项目线索挖掘、分析能力,实现对优质企业的精准筛选,有效提升项目风险防控水平。推进园区招商,以“区中园”“园中园”等方式与产业园区开发和运营企业合作,发挥第三方优势招引主导产业。拓展资本招商,聚焦主导产业,发挥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的母基金引导作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探索场景招商,征集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且具有推广意义的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借助招商对接会、专题对接会等各类平台,精心做好场景案例展示工作,增强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认同感与吸引力,提高招商成功率。

拓展招商新领域。在京津冀地区注重聚焦重点,致力做好科创资源供需精准对接。通过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积极引进丰富的科创成果,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与高效整合。同时,紧密聚焦在京央企、强企的扩产需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专业化重组等方式推进央地产业合作。在长三角地区注重放大区位交通优势,围绕制造业项目转移与扩产需求,加强宣传推介与信息搜集,重点引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产业项目,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质量与竞争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则注重深挖该区域的招商潜力,巧妙运用亲情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等模式,重点引进电子信息制造、数字经济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食品科技等重点产业项目,打造具有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的产业集群。此外,全方位“链接”省会经济圈,积极承接省会产业转移。充分放大济南在政策、平台、市场、要素等方面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引进康养体育、现代高效农业、硅材料等产业项目,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塑强招商环境新优势。优化政策环境,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推动助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建立“一企一档”企业信息库,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策智能匹配、自动推送、一网受理、免申即享。优化产业环境,围绕13条标志性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专业园区、关联企业、职业教育、技能人才、仓储物流、支持政策等产业配套体系,加快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服务环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构建“负面清单+正面激励”快速准入机制,完善以信用承诺为基础的商事登记制度,推行变更全流程网上办理模式,持续深化行业综合许可制度改革,以优质服务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入驻。

(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