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品“村晚”韵味 寻文化根脉


□王萌

日前,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新村入选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在这里,农民是主角,多才多艺有了施展的空间。近年来,德州巧搭“村晚”舞台,将浓浓的乡土风情与喜庆热闹的年味相融合,精心打磨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村晚”文化招牌。

非遗焕彩,“村晚”为文化传承赋能。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既要有物质富足的底色,更离不开文化精神的厚重笔触。在德州,“村晚”已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为那些在时光洪流中逐渐式微的民间传统艺术提供了重生契机。不管是唱腔婉转悠扬的宁津哈哈腔,还是表演形式活泼有趣的德州跑驴,村民用精彩的演绎,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光芒。相关部门应乘势而上,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以更丰富和贴近群众的形式展示乡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

情系桑梓,“村晚”为乡情凝聚助力。“村晚”是一条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紧密连接着游子与家乡,承载着游子对故土的眷恋。舞台上,一首首饱含乡情的歌曲,唱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一段段展现家乡变迁的舞蹈,演的是家乡的巨大变迁。节目里充满了对家乡山水、美食、人文的深情描绘。游子们在感受家乡变化的同时,也纷纷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以实际行动反哺桑梓。“村晚”让乡情在岁月流转中愈发醇厚,成为推动家乡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应继续发挥农村群众的主体力量,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到“村晚”的策划与组织中来,更好地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风正乡和,“村晚”为乡村文明添彩。“村晚”不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一面引领乡村文明的鲜艳旗帜,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村晚”节目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文明新风尚融入其中。通过小品、相声等形式,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通过歌曲、舞蹈等表演,展现乡村新变化、新风貌,激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村晚”的影响下,乡村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村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我们应继续大力支持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角,全力塑造现代乡村文明新气象。

(作者单位:禹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