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聚“绿”成势 产业焕新


□张兆坤

日前,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条例将于3月1日起施行。以法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在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域具有首创性,对山东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业链全过程各环节,能够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更低的碳排放和污染排放创造更高的价值,实现“增收”与“增绿”双赢。作为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翻开山东“成绩单”,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山东能源完成投资2410亿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光伏装机居全国首位;全省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PM2.5浓度改善5.18%……山东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勇挑大梁、奋勇争先,聚“绿”成势、产业焕新,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渐次展开。

向绿而行、追绿逐新,需要着眼大势大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要科学制定招商引资规划,明确重点发展产业方向,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拓展思路、招大引强,实现战略新兴产业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协同推进产业绿色高端化、多能互补高效化。要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出真招,在发展数字经济、促进生产提速方面做“加法”,在围绕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做“减法”;加大力度支持新兴产业“无中生有”,致力于传统产业“有中生新”,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不断“上新”科学技术。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以石油为原料制取的合成纤维不能降解,从棉花中提取天然纤维会产生化学污染,那如何才能找到纤维制作的最优解呢?德州夏津鸿泰鼎科技有限公司探索的纱线生产绿色转型,以木片为原材料,经过木浆粕、粉碎浆、溶剂、胶液丝束等工艺流程,制作出莱赛尔纤维。这种方法制作的纤维强韧性好,兼具棉花的舒适性、丝绸的光滑性,且生产过程减少“碳足迹”、实现零排放。这表明,绿色发展并非“靠天吃饭”,借助科技创新“跨圈融合”,可以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要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放松,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定能将产业“含绿量”转化为经济社会“含金量”,书写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