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文旅消费热,解锁“新”年味


□王萌

2025年春节黄金周,德州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景区接待量、文旅收入和零售增长这三项关键指标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德州春节火爆现象的背后,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消费场景创新性建构的双向奔赴。

影视联动,挖掘文旅新流量。“跟着电影去旅游”成为这个春节最独特的打开方式。随着《唐探1900》的热映,乐陵影视城单日突破2万人次的流量密码,印证了“影视+文旅”模式的强大势能。庆云金山文博园将《海岛金山传奇》的二次元世界搬进现实,AI技术重构的沉浸式场景,让传统景区完成了从观光游向体验游的质变跃升。影视为旅游带来流量,旅游又赋予影视更多现实体验,二者相辅相成。未来,德州文旅产业还需构建“内容生产—场景转化—流量变现”的完整产业链,开发剧本杀、VR剧场等交互式业态,让文化IP真正成为撬动消费的支点。

民俗为魂,传承文化引客流。传统民俗的创造性转化让文化瑰宝变身消费爆点。在齐河泉城欧乐堡,“火神村”打铁花表演吸引数千观众,千年非遗技艺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的融合,让传统民俗焕发时代魅力;中国驿饮食文化小镇的非遗游园会,通过场景化展演、互动式体验,将静态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消费场景。这种“非遗活化”的创新实践,不仅守住了文化根脉,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非遗相关消费同比增长37%,证明了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市场潜力。下一步,各地可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把民俗活动与旅游线路、特色美食、住宿体验结合,推出民俗文化深度游产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持续散发活力。

消费革新,政策拉动促繁荣。制度性供给改革释放了文旅消费的乘数效应。“黄河大集”将手造产品纳入现代展销体系,建志剪纸日均销售额突破5万元;博物馆文创雪糕、文物盲盒等“潮玩”产品的热销,体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商业价值。政府主导的消费季活动形成政策合力,通过“以旧换新+消费券”组合拳,实现5亿元消费撬动效应。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技赋能、市场运作”的协同机制,为文旅消费升级提供了制度保障。新起点上,还需以“文化数字化”战略为依托,打造“线上虚拟体验+线下实体消费”双循环体系,让德州的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持续绽放新的光彩。

(作者单位:禹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