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坤
2月5日,德州“新春第一会”——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发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动员令,释放用改革的办法持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的强烈信号。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德州连续多年将优化营商环境定为“新春第一会”聚焦的主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制度体系,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4年,德州GDP突破4000亿元大关,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2万户,在营企业17.6万户、增幅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新增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德州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先机、取得主动、赢得优势?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便是重要的突破点。
市场主体的活跃水平,取决于政府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群众便利的程度,显然,这是一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自我革命。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政府只有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才能帮助市场释放更多动能。这要求我们以系统思维、全局视野,构建公平竞争、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服务周到、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多元保障、稳定有序的要素环境,遵法守纪、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遵约践诺的信用环境,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并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德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信用+承诺+容缺”三联动极简办改革,拓展“县镇同权”审批分局服务半径,释放“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红利,打造了“极简、极速、极畅”的营商环境。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各级必须始终坚持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才能更好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要建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通过研究分析识别堵点、破解难点,为企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要多一些“用户思维”,多问几个“是否”——政策条文表述是否复杂、是否能让企业看明白,政策申办流程是否繁琐、是否导致企业来回跑,还有对于网办一时无法解决的涉企事项,人工服务是否能及时跟进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有困难,政府部门只有坚持换位思考,从企业实际需求和关切的角度来查漏补缺,企业才能有更多获得感,也会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优化营商环境,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让我们继续保持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斗争姿态,先人一招、快人一步、胜人一筹,苦干实干、久久为功,让德州成为更具影响力的服务高地、开放宝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