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娜娜
前不久,夏津县城管喊话商户店外摆摊的新闻引发关注,暖意融融的柔性执法为城市营商软环境“上了大分”。转作风、强服务的管理,使得优化营商环境的利好效应充分释放,让城市发展既有了面子又丰富了里子。
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厚植营商沃土,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因如此,德州市“新春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
强服务、看成效,要持续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近年来,政府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推倒了“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赢得企业家的广泛赞誉和信任。2024年春,山东16市100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民营企业投资项目600个,涵盖产业升级发展、“七网”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保障、平台融合建设等领域。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过去的“几乎不可能”成为现在的“一切皆可能”,民生领域重大项目的公平竞争盘活了民间资本,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抓落实、改作风,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改作风就是要转观念,把企业当成自己人,把涉及企业发展的每一桩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抓实、办好。民营企业办理审批手续不熟悉业务流程,来回跑,政务服务平台就通过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帮办代办、一网通办,提高办事效率;民营企业希望获得资金支持,金融部门就依托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贴息贷款支持。一次次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心、真心。党员干部要树立公仆情怀,真正为企业搭把手、拉一把,政企携手,助力经济巨轮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企业轻装上阵。为企业谋发展,政府要甘于俯身、深入一线,当好“店小二”,更要坚持“无事不扰”,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德州市就提出通过健全法治保障机制,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厘清政商关系,政府既要当好“娘家人”,又要守住底线,把握好分寸,“亲”与“清”一个都不能少。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各级党员干部要永葆一个“干”字,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强有力的举措,把山东打造成“近悦远来”新高地。
(作者单位:庆云县中丁乡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