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精准发力,让消费“燃”起来


□车横

记者近日在德州城区走访发现,春节以来,德州数码产品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购销两旺,消费热潮涌动,延续着春节前的“火热”态势。这不仅折射出经济复苏的活力,更揭示出提振消费的关键密码:唯有在政策设计、供需协同、环境优化上精准发力,才能真正点燃消费引擎,让市场“燃”起来。

消费的提振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滴灌。当前,政府通过补贴、以旧换新等政策工具,将资源聚焦于数码、汽车等大宗消费品领域,既降低了消费门槛,又撬动了市场升级需求。例如,对中高端数码产品的定向补贴,既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又加速了产业技术迭代;而新能源汽车的报废置换政策,则通过“真金白银”的让利,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这种“靶向施策”的方式,既避免了“大水漫灌”的资源浪费,又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供需两端,形成良性循环。

消费的繁荣本质上是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奔赴。在供给端,企业紧跟消费趋势,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提升产品吸引力。中高端手机的热销、智能家居的普及,无不印证了供给端对品质化、个性化需求的敏锐响应。在需求端,居民收入增长与社会保障完善逐渐消解了“不敢消费”的顾虑,而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则进一步激发了“愿意消费”的热情。当供给端能“造得好”、需求端“买得起”,消费市场的活力便自然迸发。

消费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一种体验和信任。优化消费环境,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是提振消费的深层保障。从简化以旧换新流程到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从打击假冒伪劣到推广无理由退货,每一项举措都在为消费信心“加码”。当维权更顺畅、购物更便利时,消费者的决策成本降低,消费意愿便随之增强。此外,电商与实体商业的融合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消费触手可及,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的边界。

消费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当前,德州消费市场的开门红,既得益于短期政策的刺激,也离不开长期对消费生态的培育。从长远看,提振消费仍需坚持“精准”二字:政策制定要瞄准痛点,供需改革要直击堵点,环境优化要夯实支点。唯有如此,才能让消费之火持续燃烧,为经济增长注入不竭动力。

(作者为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