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让民营经济奔跑在又一个“春天里”


□张建华

人勤春来早,大地涌春潮。

新春伊始,德州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明确将改革创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各地各部门纷纷响应,铆足劲、拉满弓,以实际行动为更好地推动“走在前、挑大梁”贡献力量。

营商环境的“春泥”在春雨中润泽,新质生产力的“春蕾”在春风里发芽,民营经济的“春苗”在春阳下拔节,“春风化雨”的德州,民营经济走进又一个“春天里”。

营商环境“春泥”在春雨中润泽,助推民营经济向“好”。近年来,德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土壤和更优质服务。比如,探索“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模式,推动政策“春雨”不断润泽营商环境的“春泥”。2025年,又推出33个“一把手”项目,涵盖金融、用工、电商等关键领域,为民营企业除痛点、解难点。不仅如此,各地不断优化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迭代推出150余项“一件事”集成服务,完善“一门办”“就近办”“集成办”“增值办”“帮代办”“免申办”“跨域办”,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跃升。同时,“信用+承诺+容缺”联动极简审批,以“承诺审批”代替“传统审批”, 3600余项事项实现“秒批秒办”。“德企行”平台的企业诉求2小时响应、1日答复,闭环解决率达100%,“首席政府服务官”机制累计解决诉求6700余件。这些“小切口”改革,接地气、带露珠,如春雨、似春泥,润泽着万千市场主体持续向“好”。

新质生产力“春蕾”在春风里发芽,推动民营企业向“新”。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发展关键就在于激活“创新”这个“源动力”。德州在推动传统产业固本兴“新”、新兴产业向优向“新”、未来产业提质出“新”上,下足了功夫,让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敢创新、勤创新、乐创新。比如,泰山体育建成国家级研发检测平台,为巴黎奥运会设计制造的柔道垫首次引入智能芯片,各类专利数量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在传统产业“老树”开出“新花”的基础上,德州还重点培育了七大主导产业和13条标志性产业链,大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梯次培育,构建接续有力、相互支撑、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梯队,推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与此同时,还瞄准元宇宙、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等高精尖产业前沿,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新质生产力的“春蕾”不断萌发绽放。

科技成果“春苗”在春阳中拔节,推动民营企业向“高”。新时代民营企业要向“高”攀登,不仅体现在技术高度,还要加强对产业链的重构能力。德州持续推动产业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区域协同发展,深化“融链固链”,为民营企业搭乘科技快车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同时,绘制集群产业链创新链图谱,组织集群产学研各方开展技术协同攻关,聚焦研发、品牌等价值链顶端环节,以“线上撮合+线下服务”方式共同打造政产学研用平台,构建“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实现了“德州有成果”与“您有需求”高效对接。比如,德州联合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DUPT-MP-172螺杆钻具”融合了多项前沿技术,全面提升了生产效率、优化了用户体验。德药制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咖啡酸片”,实现了产品性能及产品质量的重大突破,成功摘得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桂冠。德州不断向高处要效益,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民营企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效跃升。

向春而行,马不停蹄!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号角、提振了信心,民营经济恢复向好发展因素持续累积,民营企业推动经济恢复向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春天正在蓬勃展现。

(作者单位:德城区委政法委)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