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做好结合文章,让非遗深扎根、结硕果


□曹雪松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德州表现亮眼,7 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1 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涵盖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多个领域。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德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民间艺术魅力,更是德州积极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注脚。

文旅融合让非遗绽放新光彩,打造独特体验。德州巧妙地将非遗元素融入文旅产业,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文旅体验,使其得以深度领略德州文化的深厚内涵。董子园文化街便是成功范例,这里不仅有展现董仲舒文化的古典建筑,更引入契合年轻人喜好的 “朱雀女神花灯”。游客漫步其间,既能欣赏优美的景点,又能观赏传统舞蹈表演,沉浸式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天衢不夜城则另辟蹊径,将非遗与夜间经济有机结合,推出非遗火壶、打铁花、花车巡游等精彩活动,让游客在欢乐氛围中,悄然体悟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成功案例将非遗文化转化为生动可感的文旅体验,为城市文旅产业注入活力,也为古老非遗在新时代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品牌塑造为非遗凝聚人气,打响特色名片。品牌效应在提升非遗项目辨识度与影响力方面作用显著。德州扒鸡历经数百年传承,凭借独特制作工艺与醇厚风味,在全国乃至全球美食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德州极具影响力的老字号品牌,堪称德州非遗文化的美食 “代言人”。随着《国色芳华》《唐探1900》等影视作品热播,乐陵影视城声名鹊起,一跃成为北方影视文旅新地标。乐陵顺势而为,借助影视热度打造 “唐探集市” 等特色活动,推出一系列融入当地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借助影视传播力提升德州非遗曝光度,成功塑造出德州非遗在影视文旅领域的独特品牌形象。

创新传承为非遗引来流量,拓宽发展路径。在直播带货热潮下,消费与传播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借助网络直播展示非遗文化成为传承推广的新举措。德州市积极开展 “黄河大集” 线上直播带货系列活动,众多非遗手造产品走进直播间,通过网络进入大众视野,德州扒鸡、枣制品、调味品等非遗产品纷纷亮相活动专场。这一创新之举,既生动宣传了非遗文化,让大众领略其底蕴与魅力,又为非遗传承人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非遗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为非遗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德州在非遗传承之路上,通过文旅融合、品牌塑造、创新传承等多维度发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非遗传承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未来德州还需持续探索更多有效路径,整合各方资源,让非遗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真正实现行稳致远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作者单位:临邑县林子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