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以人才“活水”,润泽乡村振兴“沃野”


□李浩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作为农业大市,德州应该做好引才、育才、留才文章,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引才聚才,让更多人才“留下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各级各部门应广开进贤之路,既要“引外才”,积极优化人才政策,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引进农业科技、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要“回能人”,深入实施“雁归兴德”工程,趁各假期节点,举办返乡交流活动,点燃外出就业创业精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热情,让他们带着资金、技术和经验回归乡土。据统计,仅乐陵市在2024年通过举办此类活动,就吸引了 200 余名在外能人返乡,他们带回的资金超过5000万元,落地了多个创业项目,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育才强才,让现有人才“强起来”。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培养,德州应紧扣乡村产业发展需求,融合本地特色资源,定制系统“培训链”。在特色农产品产区,开展涵盖种植技术、电商营销、品牌塑造等全流程培训;在乡村旅游兴盛之地,实施旅游服务、民宿运营、文创开发等针对性培训。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互嵌,专家授课与实地实操并行,推动专业知识与本土实际无缝对接。此外,还要搭建“实践链”,设立乡村振兴实践基地,鼓励青年干部、返乡人才投身乡村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借“挂职练兵”锤炼本领、积累经验。德州就提出,到2025年,力争在全市培养1.6万名乡村好青年,为乡村振兴凝聚青春力量。

用才留才,让本土人才“活起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最终是为了用好人才。各级各部门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创新价值、能力水平、实际贡献为核心,对乡村人才进行分类评价,设立人才奖励基金,表彰奖励乡村振兴突出贡献者,让人才有荣誉、得实惠、受尊重;另一方面,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升级乡村工作与生活配套,建设人才公寓、优化交通网络、提升教育医疗水准,增强人才归属感。2024年,德州拨付返乡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7340万元,有效缓解了返乡创业的融资难题。设立返乡能人党员发展“计划池”,每年评选“雁归兴德突出贡献奖”,并鼓励各村通过设立荣誉墙、项目留名纪念等方式,让回引能人拥有荣誉感、获得实际利益、受到充分尊重 。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做好乡村人才工作,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德州以引才为“源头”,以育才为“活水”,以用才为“导向”,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必将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系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