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慧
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为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近年来,德州市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目标,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成绩斐然,“双镇百村”建设持续深化,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引领振兴,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各级党员干部要紧紧把握“一号文件”的精神,精准解锁乡村振兴的密码,在希望的田野上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要握紧粮食安全的钥匙,解锁“仓廪实、天下安”的富足密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途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惠农政策。党员干部要深入理解富农路径,坚定产业富民、共同富裕的信念,立足本地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项目,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要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确保短期有收入、能致富,长期有产业、能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实保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握紧产业兴旺的钥匙,解锁“乡村富、百业兴”的发展密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举措,为农民增收致富指明了方向。各地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产业“旺”起来,将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念好“土”字诀,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农产品、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乡土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要打好“特”字牌,通过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让乡村产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要唱好“产”字歌,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要握紧科技赋能的钥匙,解锁“数字化、智能化”的强农密码。耕地是基础,科技是动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挑起科技“金扁担”。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改造,破除资源禀赋约束,改变粗放型经营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帮助农民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要坚持“产学研用推”一体发力,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隔阂,让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各级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稳粮保供中彰显政治担当,在产业振兴中展现创新智慧,努力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新答卷。
(作者单位: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