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花式抱团”提升文旅吸引力


□相子瑞

日前,宁津、乐陵、庆云三地达成共识,将在资源整合、线路共建、智慧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抱团组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提升区域文旅产业整体竞争力,塑造“宁乐庆文旅圈”品牌形象,实现协同共赢。

区域文旅合作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德州历史文化悠久,文旅资源丰富,各县市区文旅产业发展“各有千秋”,但放眼全市乃至全省却如“蜻蜓点水”,对于提升文旅产业整体竞争力“多有羁绊”。

打造区位优势联盟,从“单打独斗”到“十指抱拳”。德州地域辽阔,相邻县市区依据各自特色,抱团发展优势明显。如宁津、乐陵、庆云,不仅区域为邻,还共有红色文化特色,三地可以共建智慧文旅系统,实现一键查询、一码通行,探索打造“菜单式”联票体系、精品研学旅游线路等;德城、陵城、天衢新区可借助区域优势,开通特色文旅交通车,打造诸如黄河涯万亩桃林、运河古街、印象大薛庄等特色小镇旅游环线,推出一系列文旅大餐,给游客匆忙的脚步一个驻留的理由;夏津、武城、平原可凭借自然优势,联合开发黄河故道、运河风情、水上古城等生态路线,让游客玩在椹果林,游在四女寺,住在花园民宿、三国古城。各县市区要努力寻找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探索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资源优势、合作空间,立足旅游资源丰富、生态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的实际,深挖区域红色文化、古道文化、民俗风情,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把半天“打卡游”转化为多日“深度游”。

打造优惠政策联盟,从“无米之炊”到“盆满钵溢”。文旅抱团发展,既要有资源禀赋,更要有经济基础、政策扶持、人才后盾。各县市区要根据各自优势,成立文旅联盟,跳出本地游的狭隘思想,在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景区运营发展、多元业态培育、文化旅游融合等方面群策群力、抱团发展。比如“两河牵手”区域,要集中争取文旅政策、集合财政力量、吸纳社会资本,打造微旅游、微度假。各地在吸引智力和资本投资文旅发展产业链的同时,联合组织文旅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请专家“把脉会诊”,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加强文旅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力度,营造德州文旅好口碑;研究出台符合当地实际和特色的支持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客源推进、市场共治、合作共赢”等方面,联合推出应季主推产品,走出一条“大景区、大产业、大旅游”的创新发展之路。

打造媒体宣传联盟,从“孤芳自赏”到“名声在外”。好酒也怕巷子深,文旅资源不该“关起门来欣赏的风景线”,而应是“吹起喇叭宣传的影响力”。德州文旅资源并不少,节假日旅游的基本是本地游客,如何让本地文旅“名声在外”?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两微、客户端等全媒体镜头和笔触,加强日常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模式;要在主流媒体、节庆活动中加大对德州文旅的宣传投放力度,通过生动的文字、鲜活的图片、真实的视频,将特色村镇、民俗风情度假村、烧烤露营地等旅游乡村,以及“两河牵手”文旅赛道、公园绿地、历史古迹、红色文化等景区“串线连片”,探索走出了一条“飞地抱团、合作共赢”的农文旅融合新路子;借助自媒体力量,培养全市正能量“网红”团队和媒体达人,联合开展文旅品牌营销,精心设计跨区域文旅产品,构建游客互送、线路互推、资源互享的旅游宣传机制,让特色文旅成为“爆款”,打响德州文旅品牌知名度。

(作者单位:平原县委宣传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