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数字化转型赋能创新“智”变


□梁邱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DeepSeek、智能驾驶、AI问诊等多个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话题引发热议。人工智能技术高速迭代的突破,不仅掀起各产业界的革新风暴,也深度渗透至城市建设领域。现阶段,以DeepSeek等大模型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学习能力为核心引擎,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的关键之举。

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坚实数字底座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前提条件。去年,德州市出台《数智德州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制定“1211”总体框架,为数智城市建设提供了清晰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全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与此同时,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包括5G网络覆盖、设备购置、技术研发等在内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推动区域数字产业集聚发展;通过推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补贴政策,对购买数字化设备及数字化人才培训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转型成本;补贴支持农业企业和大户开展智慧农业项目,助力农业项目实现精准种植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平台建设、夯实基础,提升政府运行效率。近日,德州数字孪生水网“智水德州”平台成功接入DeepSeek,并推出新一代水利认知智能助手——“德水源源”。基于水资源综合治理和智慧水务技术,叠加DeepSeek推理优势并融入人工调度经验,实现了对水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极大提升了本地水利管理水平,也为智慧水利建设树立了标杆。借此有利契机,应在全市范围内鼓励更多行业积极探索引入大模型,比如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分析学生成绩数据、学习行为、心理健康监测等,提供早期干预和支持;再比如公安、消防等部门可通过分析识别异常行为,提高社会治安、火灾等事件风险预警,优化消防和警力部署,提升突发事件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数据共享、应接尽接,增强政务服务能力。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政府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支持各地积极建设政务服务大模型,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应看到,各地政府都在努力推动大模型在政务领域的部署应用,为公众带来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服务体验。目前,德州市范围内已针对人社干部开展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为AI与大模型在人社业务领域的探索、应用打下基础。在齐河,推出“AI智能审批系统”,企业在山东省政务服务网提交申请后,由智能审批系统自动完成校对、核验、出具批复等程序,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在禹城,借助“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了“线上证明开具”功能,实现镇街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电子签章,让更多群众感受到了数字时代带来的红利。

队伍保障、强化支撑,赋能数字人才聚集。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县市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德州市高度重视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创新培育模式。政策方面,《德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分行业分领域组织数字化转型各类培训。教育方面,德州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云学院,开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培养应用型数字人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单位,聚焦根技术的人才自主培养,通过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为鲁北区域企业“智改数转”提供新型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与此同时,德州面向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员积极选拔优秀数字人才,通过举办数字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数字技能大赛、数字人才沙龙等活动,吸引优秀数字人才项目落地,并提供资金、政策等支持,促进人才交流合作与创新创业。

当前,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我们应当充分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势,进一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覆盖率,推动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深度赋能各行业、各层级技术革新和效率提升,高水平推进数智德州建设!

(作者单位:齐河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