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以好人精神积蓄城市进阶“软实力”


赵佳琳

3月18日,大众新闻报道了“一把剪刀,剪出邻里38年温情”的故事,主人公王建云多年来坚持免费为村里老人理发,彰显了平凡好人的文明底色,获得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特别奖。

好人精神是城市品牌的“金名片”,文明善举让城市更有温度。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最终取决于人的温度。淄博烧烤的火爆出圈,离不开良心商家的优质服务与美味产品,更离不开市民自发组成的车队,免费接送游客,共同营造出优良的消费氛围与城市形象。这些没有镁光灯聚焦的平凡善举,似涓涓细流,润泽着城市的肌理。当游客在社交平台写下“山东人骨子里的厚道”,当“有困难找红马甲”成为街头共识,“好人精神”便从个体选择升华为城市气质,成为比山水更动人的品牌印记。

好人的精神品格是产业发展的“软支撑”,匠心精神筑牢品质根基。产业的竞争力,本质上是人的精神品格的投射。德州扒鸡集团坚守“非遗古法工艺”,让老字号行稳致远;潍柴动力万名工程师扎根车间,攻克重型发动机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潍坊菜农在暴雪中打着手电抢收大棚蔬菜,冰碴子划破手指仍念叨着“不能让客户断货”,这份朴实的契约精神,让“寿光蔬菜”成为千家万户的安心选择。从老字号工坊到现代农业大棚,从高铁轴承的毫米级精度到陶瓷釉色的千百次调试,山东人对“本分”二字的坚守,让“好品”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升华为一种值得信赖的价值承诺。这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山东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三的核心密码。

好人的向上向善力量是社会文明的“压舱石”。社会的文明高度,不在于地标建筑的高度,而在于普通人心中有光。德城区的退休老民警张恒武,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者,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生命的希望;德州沙王社区兵之王煎饼铺挂出“免费吃煎饼”牌子,帮助困难群体,陌生人之间的默契帮扶,让身处困境的人心中多了几分暖意。这些看似微小的善行,就像社会运行的“润滑剂”,消解矛盾于无形,凝聚共识于日常。更可贵的是,当一个个好人的故事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口口相传,当“搭把手”成为无需提醒的自觉,崇德向善便化作推动社会前行的内生力量。

“好客好品靠好人”不仅是山东的精神坐标,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在新时代征程上,持续厚植好人沃土、弘扬向善力量,才能以更具温度的城市品格、更高品质的产业实力、更富韧性的社会生态,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齐鲁篇章。

(作者单位:临邑县临南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