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新蕊
春耕,作为全年农业生产的发轫之举,承载着收获的希望。2025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藏粮于技”,多次聚焦农业科技发展,强调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眼下,各地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正陆续展开。德州积极推进农业生产与科技深度融合,将“云端管家”驻田头,用“智慧盾牌”守护丰收希望,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智慧春耕图”。
科技赋能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在农田里,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正在被现代化的智慧农业所取代,它改变了传统春耕依靠大量人力、畜力的局面,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德州通过5G物联网系统实现麦田墒情、气象数据的远程监控,赋予了农田“千里眼”功能;无人机打药、施肥,不仅节省了人力,还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自动调节水量,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证了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同时,农户借助科技的力量,能够轻松应对春耕中的各种挑战,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驱动助力春耕按下“高效键”。智慧春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能够精准地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德州依托“齐鲁农云”“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整合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数据,农户可以实时掌握土壤、气候、病虫害等信息,科学制定种植计划,提高粮食产量,让“靠天吃饭”成为历史。如宁津县利用“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精细化管理70多万亩麦田,小麦墒情、虫情、病情及生长指数等数据得到实时反馈,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使农业发展更加可持续。
人才培育助力春耕引入“新动能”。在智慧春耕的实践中,人才培育不仅是技术落地的关键环节,更是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德州通过构建“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体系,将传统农耕经验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精心设计培训方案,推出“菜单式”课程,重点教授无人机操作、物联网监测等数字农技,通过“田间课堂+VR实训”模式,将抽象技术转化为可视化操作指南。通过人才培育,农户实现了从“弯腰种田”到“云端务农”,从手持锄头到操控无人机,从看天施肥到数据决策。德州,正在将春耕战场转化为科技练兵场,让“会种地”升级为“慧种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宁津县委宣传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