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坤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对食品标签相关标准的调整,致力于推动食品标签透明化,为老百姓“入口”筑牢安全堡垒。
食品标签透明化对重塑健康饮食生态,具有革命性意义。它直击“科技与狠活”、直砍“伪健康”“智商税”,要求配料表必须“亮底牌”、必须“素颜”,保质期必须标注到期日,强制标注数字标签、过敏源,全面公开营养数据,相当于给每个消费者发了说明书,让消费者食知味、饮知源,每一口都“心知肚明”。
食品标签透明化已然开启新征程,政府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掌舵人”角色。通过明确的政策为食品标签设定统一、规范的标准,杜绝食品标签标注存在模糊地带与随意性,使食品标签成为消费者了解食品真实信息的可靠窗口。这有助于加快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诚信氛围。相关部门应秉持服务与监管并重的理念,深入食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以及商超等,通过“手把手”教学提升企业和商超落实食品标签透明化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同时,要强化监督力度,一旦察觉食品标签存在虚假标注、蓄意隐瞒关键信息等违规行为,立即严惩、绝不姑息。
在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消费者积极“充电”亦是推动食品标签透明化的强大驱动力。当下,官方媒体上有许多兼具权威性与通俗性的科普视频、解读文章等,社区举办的食品安全讲座也干货满满,可以让消费者轻松掌握食品配料表需如实按用量递减排列成分、营养成分表应涵盖核心营养素及参考数值等重要知识。消费者在日常购物时,要带着所学习到的知识,关注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与贮存条件,仔细甄别配料表中的成分优劣,依据营养成分表判断食品对自身健康的契合度等。如此,消费者方能突破惯性思维,摒弃仅凭包装、广告、口味选品的旧习,以自身行动推动食品标签走向透明。
置身于激烈的市场博弈之中,企业推动食品标签透明化是破局制胜的关键利器。食品企业可以巧妙设计食品标签,突出绿色原料、独特工艺等产品亮点,如实呈现配料、营养成分、过敏源等信息,吸引消费者聚焦食品的高品质内涵,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积攒口碑、收获稳定客源。企业要严格依据政策法规要求,确保食品标签上的每一项内容都精准合规。要利用科技手段为食品标签赋能,比如借助二维码技术,为消费者链入产品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质量检测的全流程溯源信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要对比政策法规更新情况与市场反馈情况建立自查自纠机制,保证食品标签规范化,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食品标签透明化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好事、要事,需要政府、个人、企业共同参与、多管齐下。当每一次监管都化作精准“利刃”、每一个消费者都练就“火眼金睛”、每一家企业都成为“坚实哨卡”,那么,消费者每次品尝美食都会成为滋养身心的愉悦体验,都能源源不断为美好生活注入健康活力。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