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让“六床联动”贴心“懂老”、有力“助老”


□张兆坤

4月9日,德州市举行“2025年度民生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提到通过实施“六床联动”试点呵护失能失智老人项目,计划在年底前建成试点机构4家,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由68%提高到75%,全市护理型床位达到1.5万张,为800余个失能失智老人家庭减轻照护压力。

“六床联动”项目是在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背景下诞生的。“六床”即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安宁疗护床位;通过“六床联动”项目,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养老“三张床”和医疗“三张床”之间的服务转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六个“床”之间相互可接续的联动模式,从而实现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全链条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政策落地非易事,要想把这件好事做实,还需多方精准发力,让“六床联动”项目贴心“懂老”、有力“助老”。

政府作为“六床联动”项目的领航者,要攥紧政策拳头,塑造老年健康服务新生态。各地应当统筹规划养老医疗资源布局,依据人口密度、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合理分配试点机构,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短缺,实现均衡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补贴机构建设、设备购置等关键环节,对表现优异的“六床联动”项目机构给予额外奖励,促使其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服务机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资金扶持、政策优惠挂钩,促使各机构严格落实标准,保障老人权益。还应持续细化“六床联动”项目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卫健、民政、财政、医保等多部门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边界,确保项目推进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护理人员作为“六床联动”项目的守护者,需磨砺服务技能,精心照护失能失智老人。各级各部门应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邀请老年医学专家、康复理疗专家等前来授课,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激发工作热情;建立模拟病房,针对老人突发疾病、情绪失控等情况,常态化开展应急处突演练,提升实战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沟通技巧专项培训,指导护理人员运用同理心倾听老人诉说的同时,在沟通记录手册上详细记录与老人交流中的关键信息,便于后续服务;指导护理人员与老人的家属及时分享护理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共同探讨更适宜的照护策略,增进彼此信任,形成照护合力。

科技作为“六床联动”项目的智慧引擎,通过织密精准感知的数据监测网络,实现老人照护质的飞跃。养老机构可以为失能失智老人构建涵盖病史、日常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变化等多维度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医疗数据、护理记录、服务需求实时共享与交互,以便及时调整照护或治疗方案,防患于未然。还可以广泛配备智能辅助护理监测设备,比如防跌倒报警器、智能助行器、自动翻身防压疮床垫等,既降低人力成本又能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比如,夏津老年公寓“六床联动”项目充分利用前沿科技手段,为750位签约老人健康数据实时画像,智能睡眠监测器分析深睡比例,AI营养师根据体检数据定制餐单等,有效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六床联动”项目深度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下,在一系列政策不断探索与日臻完善之下,“六床联动”项目正沿着精细化发展路径稳步迈进,愈发精准地贴合、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多元需求,让他们在岁月的余晖中被温柔以待。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