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微光成炬 点滴善举汇成“大爱之城”


□孙芷琪

4月4日,《光明日报》报道的“暖心特色菜”故事,让宁津县餐饮店老板谢金虎再一次走进了公众视野。这位普通的劳动者,用十年如一日的朴实行动,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累计送出近19万份。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平凡人的坚持与奉献,更映现出新时代社会风尚的温暖底色。

向光之举,传递人间温暖。汇涓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爱。谢金虎是一家鸡胗店的老板,十年来,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为环卫工人准备热乎早餐,以无声尊重传递人间温暖。从“让环卫工人吃上热乎饭”的朴素初心,到累计花费56万多元的“公益长跑”,这位45岁的店主用十年光阴诠释了“善行无疆”的真谛。这种坚持,恰如星火之光,虽不耀眼却足以照亮社会的温情角落。

善举燎原,唤起精神共鸣。德州人以德为美,德行天下,像谢金虎这样平凡的举动不在少数,他们带给我们心灵的温暖,也唤醒更多人内心深处的良善。六旬老人吴金香纵身跳入新湖,及时救起落水者;德州学院四名大学生临危不惧,英勇闯入火场,成功守护受困群众生命安全及村民财产;“家电郎中”赵青山退休后自学家电维修,义务帮助邻居修家电十余年;齐河县七旬老人李兆友数十年赡养八位老人……这些平凡英雄用实际行动证明,文明风尚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每一个为他人、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瞬间。

精神永续,共绘文明新篇。谢金虎等人的善举,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在德州这片热土上,崇德向善的清风劲吹不息。近年来,德州积极构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推选、帮扶、礼遇、管理长效机制,推行“大爱与大德同行”等活动,倡导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善行义举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破圈”传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善行的力量。当“德者有得”成为社会共识,善意方能生生不息,最终汇聚成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磅礴力量。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座城,“大德之州 大爱之城”的品牌日益擦亮。这不仅是德州的荣誉和骄傲,更是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城市品牌的打造,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实事着手,传递城市文明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携手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让大爱之城更加温暖人心。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