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维护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人人可为


□赵佳琳

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这一永恒课题再次引发全社会深刻思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德州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通过战略思维锚定坐标、创新实践激活教育、系统观念织密防护,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

以战略思维锚定国家安全“坐标系”。国家安全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福祉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德州坚持以战略思维谋篇布局,将国家安全放在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既注重传统安全领域的基础夯实,又着眼科技、生态、数据等非传统安全的前瞻布局。这种战略思维体现在“全局观”与“长远观”的统一。一方面,统筹发展与安全,在产业升级、社会治理中同步嵌入风险防控机制;另一方面,强化忧患意识,通过常态化风险评估和动态化预案调整,将“防未然”的理念转化为治理效能。在顶层设计上,建立了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 12 个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责任闭环,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强化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的使命担当。正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唯有以战略眼光校准坐标,才能在复杂变局中守牢安全底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以创新实践激活安全教育“一池春水”。国家安全教育关键在于入脑入心,德州以创新实践破解传统宣教“单向灌输”的困境,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立体化教育格局。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国家安全知识转化为短视频、情景剧等大众化载体;依托社区课堂、企业培训等场景,开展沉浸式、互动式教育体验,让抽象理念具象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实践。在传播载体上,依托德州市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宣教馆,运用 VR、6D 影院等现代科技,打造 “两厅四营” 沉浸式体验空间,让市民在模拟空袭、应急逃生等场景中深化安全认知。通过全息音像、互动竞答等方式,将国家安全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共青团德城区委联合高校开展“国家安全 青春挺膺”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情景剧表演、创意手工等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在角色扮演中增强安全意识,在文化创作中厚植家国情怀,使国家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以系统观念织密安全防护“立体网”。国家安全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协同联动。德州以“大安全”理念为牵引,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政法、应急、网信等多方力量,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联控机制。在重点领域,针对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等关键环节,邀请国家安全专家开展专题辅导,通过典型案例剖析风险隐患,强化科研人员的保密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基层治理层面,各街道乡镇将国家安全知识送进厂房、送入社区,通过法治讲座、案例警示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反间谍、网络安全等知识,培育“国家安全无小事”的社会共识。在生态安全领域,夏津县将国家安全宣传与便民服务相结合,通过义诊、义剪等形式,向村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现了国家安全宣传与民生服务的有机统一。这种“点面结合、内外联动”的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让安全防护网既有刚性约束的“经纬线”,又有柔性治理的“缓冲层”,在动态平衡中实现长治久安。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安全问题的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更加突出。各地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遵循,既在“守底线”中夯实根基,更在“谋长远”中创新突破,让安全与发展同频共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临邑县临南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