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链”上蓄能聚势 驱动制造业质效跃迁


□刘晓东

4月22日,CCTV-2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全球爆品中国造”系列报道以“三连发”的形式,将宁津健身器材产业推向全国视野,生动勾勒出宁津凭借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孕育健身器材匠心之作,以智能智造叩响全球市场大门的发展历程。

产业链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实体经济强。宁津,这座面积不足900平方千米的县城,何以占据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以上份额,并将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答案就藏在以全产业链闭环为根基、智能化升级为引擎的产业生态里。宁津通过物联网技术、数字化管理系统赋能“全链条本地化”模式,统一生产标准、全程严密监管,实现从原材料筛选、零部件加工到成品组装出厂的县域内生产闭环,锻造品质神话,让宁津一跃成为全球健身器材产业高地。宁津健身器材产业的辉煌成就是德州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德州,众多制造业正借助产业链蓄能聚势,驱动质效大幅提升。

要想进一步释放产业链的强劲动能,需从多个维度精准发力。首要的便是通过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扩展产业链延伸范围。众所周知,产业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孤军奋战,而是“众人拾柴”的协同共生。只有构建起涵盖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环节的上下游配套体系,形成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的产业生态,才能缩短产品的中间流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应。此外,配套企业带来的新技术、新工艺,也能促进产业内的创新协同,为产业质效跃迁提供持久动力。德州有研亿金自主研发了从原材料提纯到靶材生产的垂直一体化全链条生产流程,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三家具有全流程生产高纯铜原材料及高纯靶材能力的企业。德州以有研亿金为核心,引育上下游配套企业,成功打造年产值近3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这正是德州通过企业招引延链补链、释放产业链强劲动能的生动注脚。

如果说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是拓展产业链的广度,那么建强龙头企业则是从深度出发,为产业链蓄能聚势。龙头企业体量高、规模大,如同产业森林中的“参天大树”,既能凭借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为产业链提供坚实的支撑架构,又能通过创新示范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突破技术瓶颈、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德州发布《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通过强化金融支撑、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常态化纾困助企机制等,鼓励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兑现奖励政策、落实税费优惠,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产业发展之路道阻且长,即便配套企业完备、龙头强劲,但若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也会如沙上建塔。因此,要直面“卡脖子”难题,以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要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整合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等各方力量,形成协同攻关的合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德州以攻克“卡脖子”技术为导向,发布企业技术需求榜单,吸引了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前来揭榜;其中,“超高温高压大流量井口装置的研发和制备”“特种核级传感器制备技术”等项目获得立项支持。

“链”上发力,久久为功。随着产业链的持续延伸与加固,德州必将以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产业生态,让“德州制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