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从“跟跑”到“领跑”,德州健身器材扬帆海外


□夏玉艳

近日,一则经济领域的消息引发关注:今年一季度,德州健身器材出口货值超过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6%。德州健身器材产业的崛起,绝非偶然的“黑马”现象,而是政策、技术、市场与产业生态深度耦合的必然结果。这不仅彰显了德州健身器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更折射出“德州智造”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迁的战略转型。

作为我国重要的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德州已形成以乐陵、宁津、庆云为中心的三大标志性产业矩阵,其产业发展历程堪称一部砥砺奋进的创业史。从最初的小作坊式生产,逐步发展为如今涵盖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德州健身器材产业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如今,德州已拥有近3000家健身器材企业,产品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商用、家用、医养康养、冰雪装备等领域1000余个品种,成为全球健身装备制造门类最齐全的产业集群之一。例如,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00余项,其竞技体育装备先后服务7届奥运会等2000余次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获专利数量和国际认证数量居全球行业第一。这种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从“遵循标准”到“制定标准”的进阶,使企业在市场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从而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

产业整合,夯实产业根基。完善的产业链是德州健身器材产业发展的基石。在宁津,形成了从精密铸造、智能传感到物联网系统的完整产业链,零部件生产本地化率超过95%。这不仅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更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产业链的高度整合,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以山东宝德龙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依托本地产业链资源,从传统健身器材向健身康复设备转型,探索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的体医融合慢病预防康复新模式。这一转型的背后,正是依托德州完善的产业链,能够迅速获取研发所需的各类资源,实现产品的创新升级。

科技赋能,驱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为健身器材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德州积极推动健身器材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宁津健身器材产业智能设备占比已经超过60%。企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产品从“单一器械”向“智能健身生态”转型。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入先进技术,让健身器材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比如,一些企业生产的健身器材配备了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跟踪用户的运动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方案。这种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智能化健身产品的需求,让德州健身器材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

市场拓展,构建价值闭环。积极拓展市场是德州健身器材产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德州将健身器材产业与文旅、医养、赛事等深度融合,打造“赛事+美食节+文化节+展销节+音乐节”的消费场景。近年来,德州每年举办200余场各级赛事,拉动相关产业产值90亿元,这既提升了全民健身参与度,又带动了周边商业消费。这种“体育+”生态,让产业从“制造端”延伸至“消费端”,形成了完整的价值闭环。企业积极参加德国科隆健身展、中国体博会等展会,实现了“流量转销量”。通过这些展会,德州健身器材企业得以与全球各地的采购商面对面交流,展示产品优势,拓展销售渠道。企业也在不断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德州健身器材产业的逆势增长,是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缩影。产业升级的核心在于构建“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驱动—生态协同”的良性循环。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全球健身市场的持续增长,德州健身器材产业有望从“区域集群”迈向“全球标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德州智造”的惊喜。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