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塑强品牌,让“德州味”香飘四海


□张静

近日,德州市召开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关于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食品名市的实施意见》,其中重点实施的八项行动,为食品产业破局突围锚定方向。德州此举是顺势而为的主动出击,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抓手,必将重塑德州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绿色兴农,筑牢产业发展之基。产业发展,根基为要。德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畜牧生产区,农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常年粮食产量超150亿斤,生猪出栏450万头,蔬菜产量650万吨,各项数据均占全国总量的1%左右,这份雄厚的“家底”,正是其向食品名市迈进的底气所在。农产品作为食品产业的源头,其品质优劣直接关乎终端产品质量。以“中国辣椒之乡”武城为例,当地深谙“源头决定品质”的产业逻辑,不断优化种植模式,运用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水肥,结合生物防治技术抑制病虫害,全力打造高品质、零污染的辣椒品牌。八项行动的实施,恰似为农业资源优势转化按下“加速键”——从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到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完善,德州正以全链条发力,构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体系。唯有夯实源头品质,方能筑牢产业根基,让德州食品产业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聚链成势,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产业集聚是激发产业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密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优势产业集群并不是企业的简单“堆砌”,而是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在空间内的有效集聚。作为农业大市,德州深谙集群发展之道。依托粮食、果蔬、畜禽等特色资源,德州构建起覆盖原料供应、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如磁石相吸,在技术共享、信息互通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包装、物流等配套企业的加入,更让产业生态日趋完善。这种“链式”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更催生出产业创新的“化学反应”——从生产工艺迭代到产品品类拓展,从供应链优化到市场协同开发,集群效应正为德州食品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相关企业要加强特色食品的研发和创新、优化区域特色食品产业链群的结构和布局,加强特色食品品牌的建设和推广,不断扩大特色食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游客,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稳步发展。

品牌强农,叫响“食品名市”金字招牌。品牌是产品的灵魂,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正是德州品牌战略的精彩缩影。其将德州扒鸡、武城辣椒、乐陵小枣等特色产品汇聚,通过统一形象设计、精准营销推广,让传统美食与特色农产品焕发新生。以德州扒鸡为例,其凭借独特工艺与深厚文化底蕴,借助“德州味”的品牌影响力,让产品香飘万家。因此,各县市区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创建产品和服务品牌,提升农产品价值和服务效益,提升品牌规划、运营服务、营销推广、监管保护等能力。鼓励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定走“品牌强农”道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德州味”品牌影响力,让“食品名市”的金字招牌叫得响、传得开。

(作者单位:武城县委宣传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