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让赛事“流量”变经济“留量”


□李晓楠

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德州正以“体育+”为密码,解锁城市发展新动能。从匹克球训练基地的全民狂欢,到滑雪场带动周边景区人流量激增,再到体育装备产业集群突破400亿元产值,这座鲁西北城市以“体育+”为纽带,构建起一个融合赛事、产业、文旅、商业的消费新生态。

赛事经济点燃消费“新引擎”。体育赛事早已突破竞技的边界,变身城市经济的“超级流量入口”。德州通过“高频次、多层级、广覆盖”的赛事布局,将赛事流量精准转化为消费动能。年初,山东省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在宁津县德州国际滑雪场盛大启幕,雪地马拉松、越野滑雪等精彩赛事掀起了冰雪运动热潮,更吸引了大量游客。武城县成功举办“好运山东·健行大运”汽车场地越野赛、“两河牵手”京津冀鲁自驾游活动和自行车赛、健步行等10余项赛事活动,串联四女寺风景区,实现“景中赛、赛中游”,同时,带动周边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消费增长35%。此外,德州大胆创新,将赛事融入文旅与商业场景。自2024年启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以来,已成功举办赛事百余场次,通过“赛事+体验+消费”的沉浸式场景,让观赛人群迅速转化为消费主力。

产业赋能夯实发展“硬支撑”。体育消费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产业根基。德州以“体育装备智造+赛事服务创新”为双轮,驱动体育经济生态圈不断完善。目前,德州汇聚2700余家体育企业,不仅满足本地赛事需求,更凭借“以产引赛”优势,吸引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国家女子篮球挑战赛等国家级赛事落地,实现“产业-赛事-消费”的良性循环;在技术创新方面,德州企业积极从传统健身器材向智能康复设备转型,以科技赋能消费新需求。这不仅拓展了体育消费场景,更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

场景革命重塑生活“新方式”。德州将体育消费融入城市肌理,通过空间重构与政策创新,让运动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选项”。人均3.61平方米的体育场地、遍布社区的智能健身房,构建起“15分钟健身圈”,让健身不再受时空限制,运河马拉松串联古迹景观,冰雪消费季联动欧乐堡度假区,形成“参赛-观赛-旅游”一体化体验。这种深度融合不仅延长消费链条,更塑造了城市特色IP,吸引外地游客“为一场赛赴一座城”。

从赛事流量到经济增量,德州的“体育+”实践证明,城市发展的新动能,藏在一场场赛事的活力里,扎根于一条条产业链的韧性中,更生长在一个个消费场景的创新里。当体育不再局限于竞技,而是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民生幸福的“温度计”,必然会为城市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作者单位:武城县委宣传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