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敬文
今年5月15日,是第32个“国际家庭日”,家庭、家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人们常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文化基因,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承载着先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站在历史的坐标系上,家风始终与国运同频。好家风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一个个家庭的好家风汇聚成片,社会文明新风便有了坚实的根基。从《颜氏家训》的“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到《朱子家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传统家训以修身齐家为核心,塑造了代际相传的道德准则。
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孔子故里曲阜,“诗礼传家”的家风传承千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教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知书达理、谦逊有礼的后人。这种优良家风,不仅塑造了个人品格,更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在德州,许多家庭也传承着“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各地结合实际建设的家风馆、家风文化墙等,不仅美化了村容,更让家风从抽象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的行为指南。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家风传承、文明乡风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在一些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良风气不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还扭曲了社会价值观,影响了乡风文明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些挑战,德州各地积极行动,以家风建设为抓手,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好家风故事,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将家风建设与文化活动相结合。在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家风家训讲座、家风故事分享会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好家风。
得益于好家风的传承、影响,“破陈规、树新风”的移风易俗初见成效。从婚丧嫁娶到日常习俗,逐步构建起文明新秩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整顿”婚礼,提倡喜事减办,文明婚育观进入千家万户,推动乡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从孔孟故里的家训传承,到各地乡村的移风易俗,好家风如星火燎原,连缀成文明的新图景。可见,只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让优良家风融在心里、行在脚下,当千万条家风的细流汇聚成河,我们终将迎来“家家有善风,处处有新风”的美好时代。
(作者单位:庆云县尚堂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