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特殊体验官“把脉”,让城市“有爱无碍”


□鲍文慧

近日,德州市残联组织10余名残障人士担任“无障碍环境体验官”,深入法院、公园等公共场所,为城市无障碍建设“把脉问诊”。这不仅让特殊群体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更以沉浸式体验推动无障碍环境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残障人士作为无障碍环境的直接使用者最有发言权。德州邀请残障人士担任体验官,是让城市建设回归人本导向的务实之举。这些体验官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能够察觉无障碍设施在设计、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体验式监督不仅能提升设施实用性和便捷性,更可以让特殊群体感受到被尊重与被需要。通过体验官的反馈,城市管理者与建设者得以精准定位问题,为后续改进工作提供了清晰的靶向。

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本质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德州通过“体验官”机制,搭建了残障群体与政府部门的对话桥梁,实现了从单向建设到双向互动的转变。例如,在法院诉讼服务中,无障碍审判庭配备手语翻译、实时字幕系统,让听障当事人能“看懂”庭审过程;在公园游览中,无障碍停车位、辅助轮椅等设施,让残障人士能走出家门、融入自然。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出行难”“办事难”,更体现着对每一个个体平等权利的尊重,彰显了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理念。正如一位体验官所言:“无障碍设施让我们感受到,城市不仅是健全人的城市,也是我们的城市。”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体验官机制,可以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行动。政府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法规,强化监督管理。社会组织与企业应积极参与,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每一位市民都应树立“有爱无碍”的理念,从自身做起,尊重和关爱残障群体,不占用、不破坏无障碍设施,为营造无障碍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破坏无障碍设施、占用无障碍通道等行为进行曝光,引导广大市民自觉爱护和维护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环境建设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文明。各级各部门要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

(作者单位: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