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方能“正青春”


□徐含笑

6月14日,是每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保护好珍贵的非遗项目,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非遗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在乐陵市铁营镇兴隆新村,“非遗+扶贫”让很多拥有编织手艺的留守妇女实现了“守着娃、织着花、养着家”的心愿,她们不必舍下孩子到远处务工,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在陵城区临齐街道娄庙村,引入省级非遗项目“朔之乡”剪纸,打造“雅韵共富工坊”,创新“非遗传承+电商赋能”双轮驱动,让古老的剪纸技艺变身共同致富的“金剪刀”,铺就“工坊扎根乡土、技艺握在手中、红利分到心头”的振兴之路。各地丰富的实践表明,非遗不是躺在橱窗里的展品,也并非束之高阁的技艺绝活,而是促进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涵养文明乡风的文化资源。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非遗传承保护,重在广泛推广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近日,省文旅厅公布了2025年山东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43个创新实践项目,就德州来说,齐河县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的“打造‘小齐话非遗’IP 解锁非遗传播新范式”和庆云县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的“八极拳的县域跨界融合之路”成功入选,在向全省甚至全国亮相的同时,也成了展示德州文化自信的“名片”。武城县创新构建“云端+地面”的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上,通过官方账号发布科普内容,以动画、短视频形式解读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线下,由文化志愿者组成的“流动宣讲队”深入社区,通过文物复制品展示、非遗技艺体验等互动环节,吸引众多市民参与非遗传承活动。这种非遗保护传承的深入宣传,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挖掘非遗资源,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非遗传承保护,重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在创新创意的加持下,王者荣耀剪纸、跳女团舞的皮影、竹编制成的外套…… 不少非遗技艺以意想不到的题材和形式融入现代社会、体现当代价值,获得了年轻人的喜好和追捧。更可喜的是,乘借互联网东风,越来越多非遗文化的创意产品从线下跃入荧屏,在展现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满满的现代时尚元素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现实影响力和精神凝聚力。可以说,这种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不断推出的融合时代热点和潮流风向的创新内容,将传统技艺进行现代化演绎,为非遗文化传播传承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支持,也让非遗获得了“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的“新生”。

非遗是时间的礼物,是民族的宝藏。相信只要我们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探索创新传承方式,就一定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永远闪耀。

(作者单位:乐陵市铁营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