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网红打卡”别拿生命赌流量


刘光廷  张欣欣

近日,上海新华路隧道成了新晋“网红拍照打卡点”,在隧道出入口处装有明显禁止行人进入标志的情况下,仍有不少人在夜晚进入隧道拍照打卡“王家卫风”。然而这所谓的“文艺感”背后却隐藏着令人心惊的危险画面:打卡者或倚靠在隧道应急通道的栏杆上,或直接坐在人行通道边缘,更有甚者将双腿伸入机动车道。这种为了追求所谓“氛围感”而将生命置于险境的行为,不仅是对自身安全的极端漠视,更是对公共秩序的严重破坏。

深入观察不难发现,这类危险打卡行为正在多地蔓延。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隧道拍照”,相关教程视频高达数万条,其中不乏教人如何躲避交警、选择最佳拍摄时段的“攻略”。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摄影工作室公然将“公路大片”“隧道写真”作为卖点,组织付费拍摄活动。这些商家为了牟利,完全将安全抛诸脑后,把公共道路变成了危险的摄影棚。

这种现象折射出当下社交媒体时代的畸形审美。在流量至上的驱动下,部分年轻人为了获得点赞和关注,不惜铤而走险。他们追求的不再是真实的体验,而是能引发轰动的“视觉刺激”。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正在催生越来越多的危险行为:有人在疾驰的火车前摆拍,有人攀爬未完工的摩天大楼,更有甚者在高速公路中间停车拍照。这些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安全问题,更演变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

要遏制这股歪风,需要多方形成合力。相关部门要对当地新“冒头”的网红打卡地及时掌握,加强巡视,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危害公共安全秩序的成本;平台也应当承担起责任,除了对相关内容弹出“危险行为,请勿模仿”的提示外,还需要对此类内容进行限流或下架,减少出现跟风效仿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树立正确的安全观,认识到任何一张照片都不值得用生命去冒险。

生命只有一次,而拍照的机会永远存在。真正的美不应该建立在危险之上,负责任的分享才是社交媒体的应有之义。让我们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和公共秩序,让“网红打卡”回归到安全、文明的轨道上来。

(作者单位: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