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坤
近期,关于“国补”是否延续的疑问引发广大消费者关注;如今,国家有关部门明确回应,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没有变化,补贴资金使用进度符合预期,第三、四季度中央资金将陆续下达。这一政策的续航打破了市场的观望氛围,宣告消费“焕新”无需等待,补贴红利正以“实时到账”的速度冲向消费终端。
不得不说,“国补”真金白银的投入,堪称“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杠杆。一方面,补贴品类扩容、标准升级,精准匹配消费者多元需求,持续撬动消费向绿色、智能方向升级;另一方面,旺盛的市场需求倒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加速产品迭代,形成“政策驱动消费、消费反哺生产”的良性循环。
然而,也有网友吐槽“国补羊毛”不好薅。比如在补贴申请和发放环节,“黄牛”利用非法手段批量抢券,导致真正有需求的消费者陷入“抢券靠手速、领券像闯关”的困境,甚至无券可领;在使用环节,部分消费券设置了较高启用金额,且覆盖场景局限于特定商家或品类,与居民家电以旧换新、日常消费品采购等刚需场景严重脱节。此外,线上申领流程也让老年群体面临“数字鸿沟”,政策普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正视堵点、破解梗阻,让消费券申领和发放回归“用户思维”,才能让“国补”这把“金钥匙”真正解锁消费需求。在领取方式上,政府牵头与群众常用、可信度高、口碑好的平台合作,避免下载新客户端、注册登记等繁琐操作;利用平台已有的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等,锁定真实用户,同时限制单一设备或账号的领券频次,从源头阻断非法批量抢券路径。在使用环节,可推行“分档补贴”机制:根据不同区域、群体的消费能力自动适配补贴门槛,避免“一刀切”导致的需求错配。核销时也应简化流程,只需出示付款码或订单二维码,系统即可自动识别匹配可用消费券,实现“扫码即核销”的无感体验。同时,要面向老年群体推出线下申领模式,在商超等安排工作人员协助操作,让政策红利真正覆盖各年龄层。
好的政策,从不需要消费者对着“时间限制”倒数,而是以“丝滑”的服务流程精准抵达群众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补”不仅是消费活力的激活剂,更是民生关怀具象化的生动实践,是治理思维的升级。我们期待未来更多具有针对性、普惠性的“国补”政策扮演惠民利民角色,如阳光雨露滋润日常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底气十足地“买买买”。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