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阳光雨露”滋养民营经济


李泽政

近日,德城区政务服务大厅收到了来自山东德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锦旗,上面写着:“审批高效办实事,服务一流效率高”。德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实施跨域联办,打破地域壁垒,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跨区域核查工作,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赞誉。

德州市以“小切口”改革撬动民营经济“大场景”,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让民营企业在政策“沃土”中生根发芽,在创新浪潮中茁壮成长。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民营企业的痛点。德州以“金融伙伴”机制为切口,精准破解这一难题。德州市陵城区推动企业纳入“政银企”对接重点支持范畴,比如,为企业积极申报大豆深加工产业链延伸、设备更新、生物质热电联产等超长期国债项目,总投资2.53亿元,获得国债资金7310万元。这些实践背后,是德州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一企一策”的精准滴灌体系,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企业最需要的地方,为民营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句空话,德州以政务服务改革为“小切口”,重塑服务链条。德城区行政审批局打破地域壁垒,跨区域协作为企业快速完成资质变更;武城县聚焦涉企执法领域重复检查、随意检查和监管盲区等难题,创新推行以“一册告知”的方式开展行政合规性指导、“一体服务”快速响应、“一查监管”综合查一次为重点的集成改革,涉企检查数量同比减少35.3%,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这些创新举措的背后,是德州“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从“企业跑腿”到“部门领题”,真正做到了让企业“少跑腿、多办事”。

德州聚焦科技创新,推动民营企业向“新”突破。在宁津县,从事健身器材生产及配套的企业共有2980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占据国内商用健身器材市场70%以上份额,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州市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不动摇,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心打造13条标志性产业链,引导企业深耕“专精特新”,培育出3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民营经济不再是“低小散”的代名词,而是以创新为引擎,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抢占赛道,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战略”,更需要“小切口”。从金融支持到政务服务,再到创新驱动,德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阳光雨露”滋养民营经济,让民营企业真正感受到政策温度,让民营经济在深耕细作中枝繁叶茂。

(作者单位:武城县委宣传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