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鬼火少年”肆意“狂飙”需要多方发力共治


□杨颖

7月起,德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治摩托车非法改装、非法竞速专项行动。7月4日晚,共查处“飙车炸街”违法行为25起,扣留改装车辆17辆,当场抓获嫌疑人15人。他们驾驶非法改装摩托车在深夜“炸街”,看似是在追求刺激,实则是在用危险的方式填补内心的空虚。面对这一现象,单纯的围追堵截只能治标,唯有疏导转化方能治本。

“鬼火少年”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当前部分青少年在价值观、行为规范上的偏离,背后也藏着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在家庭层面,亲子关系疏离、家庭教育缺失导致部分青少年通过危险行为寻求存在感;在教育领域,过分强调分数而忽视人格培养的评价体系,使一些学生难以获得应有的价值认同;在社会环境方面,网络平台对“炫技文化”的算法推荐和非法改装产业链的存在,客观上助长了这一不良风气的蔓延。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催生“鬼火少年”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单一治理手段显然难以奏效。首先,执法部门要继续保持对危险驾驶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共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体系。在家庭层面,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帮助建立健康的亲子沟通模式;在学校教育中,要推动素质教育改革,为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在社会层面,要规范网络平台的内容传播,切断非法改装产业链。在法律层面,对于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以采取教育、引导等方式进行纠正;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则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同时,社区、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也应积极参与,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的活动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理过程中,我们要避免简单地将这些青少年标签化。他们中很多人只是在成长过程中迷失了方向,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和职业培训体系,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人生方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鬼火少年”现象是一场青春的迷失,也是一场社会的考验。只有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惩戒与教育相统一,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破解这一难题。让我们以更包容的态度、更系统的思维来应对这一挑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让青春的能量在正确的轨道上释放光彩。

(作者单位:陵城区丁庄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