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路
9月17日,半月谈视频号揭开了机关单位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隐痛—“鞭打快牛”现象:越是效率高、责任心强的“快牛”,越被不断地加套拉犁;而效率低、主动性差的“慢牛”,反而得以休憩旁观,单位整体效能不升反降。
在机关单位中,“鞭打快牛”的戏码屡见不鲜,美其名曰为“能者多劳”。“快牛”往往因为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往往被委以重任,承担着核心业务、紧急任务和复杂难题,成为工作“主力军”。而“慢牛”则以“不会”“不懂”为挡箭牌,将自己置身事外、悠然度日。这种“快牛”负重前行、“慢牛”消极躺平的现象,不仅挫伤了实干者积极性,更破坏机关单位工作氛围。
“快牛”的疲惫和“慢牛”的安逸,本质上是机关单位管理机制失衡的表现。部分领导将“能者多劳”异化为“能者多担”,将“人尽其才”变味为“人尽其役”,形成了“鞭打快牛、放任慢牛”的畸形工作生态。若“快牛”的付出得不到合理回报,“慢牛”的懈怠得不到及时纠正,便会形成“干的多错的多,不干反而没事”的错误导向。长此以往,实干者或因不堪重负而撂挑子,或因心灰意冷而向“慢牛”看齐,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破解“鞭打快牛”困局,短期有合理分配任务、提供成长空间等正向激励方式和明确责任清单、强化监督问责等负面问责机制,长期还需要从新人融入指导和营造工作氛围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根据新入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目标,结合单位的发展战略和岗位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在单位内部树立公平竞争的价值观,确保任务分配、奖励晋升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实干者是单位发展的基石,莫让“鞭打快牛”寒了他们的心。唯有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方能激发全体干部的干事热情,推动事业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禹城市大禹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